标准号:T/YNRZ 033-2024
标准名称:朝天椒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团体名称: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7日
实施日期:2024年12月15日
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1门椒thefirstpepper
辣椒根基部一级分枝处第一个花朵长成的第一个辣椒果实。
2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规定,选择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高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种植,避免与茄果类作物连作。
3 育苗
按照T/YNRZ032—2024朝天椒育苗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
4 定植
4.1整地与底肥
移栽前15d~20d,种植地块应深翻晒垡,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kg/667m2~4000kg/667m2或有机500kg/667m2~600kg/667m2,普钙50kg/667m2,三元复合肥(氮:磷:钾=15:15:15)25kg/667m2作为底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要求。施肥后,应确保土壤与肥料混合均匀并耙平。
4.2作畦
挖深沟起高畦,畦面包沟宽110cm~130cm,畦高30cm,平整畦面。
4.3挖定植穴
在平整好的畦面上每畦开挖2行定植穴,根据当地种植习惯,确定株行距开挖定植穴,使穴塘形成“锅底”状,穴塘深度10cm~15cm。
4.4覆膜
首先在垄头或畦头将膜压紧,然后将膜展开并拉紧,使膜紧贴畦面,再将膜两侧用土压严,垄沟或畦沟不能覆盖。如采用膜下滴灌的先排好滴灌管,再进行覆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成本控制,选择适宜的黑色地膜或银色地膜。
4.5移栽
4.5.1选择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
4.5.2移栽前1d浇起苗水,保持基质湿润。起苗时应轻起轻放,保持根部和基质的完整性,避免过多的损伤根系。起苗后应尽快完成定植。
4.5.3双行单株定植,根据品种特性和产地气候特点确定株行距。株距40cm~50cm,行距50cm~60cm。一般每667m2种植朝天椒1800株~2200株。定植时做到苗正,苗直,定植深度应在子叶以下为宜。定植后苗四周用细土压实地膜,避免苗与地膜直接接触。
4.5.4浇透定根水,地膜四周回土压实。
5 田间管理
5.1补苗
定植后7d,巡田查看缺塘、死苗情况,及时补苗,保证田间全苗。
5.2水肥管理
5.2.1定植后缓苗期内,若遇晴天高温,视苗情应及时补水。
5.2.2辣椒成活后,初花期第一次追肥,每667㎡穴施辣椒配方肥或复合肥10kg加磷酸二铵5kg。
5.2.3盛花期进行1次~2次根外追肥,用0.2%磷酸二氢钾和0.2%硼砂喷施。
5.2.4采收期,每次采收后追肥一次,每667m2穴施尿素10kg,高钾复合肥15kg。
5.3除草
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适时除草。
5.4排涝
若遇到大雨导致田间积水,应在雨后及时进行排水。
5.5整枝
在晴天摘除门椒以下长度<10cm的侧枝。同时,检查并清除病枝和弱枝,整枝结束后对植株喷施烯酰吗啉或甲霜灵锰锌进行消毒杀菌。
6 病虫害防治
6.1主要病虫害种类
主要病害: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立枯病、青枯病、白粉病。
主要虫害:蚜虫、蓟马、白粉虱、烟青虫、红蜘蛛。
6.2防治原则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6.3农业防治
科学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深耕晒垡,培育壮苗,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增施符合NY/T394规定的有机肥,适量使用化学肥料,及时清洁田园等。
6.4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色板、性诱杀剂诱杀害虫,银膜驱避等。
6.5生物防治
人工释放天敌,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
6.6化学防治
具体方法详见附录A。农药使用符合NY/T393规定。
7 采收
根据各地市场需求适时采收。晴天采收,采收时需注意避免伤到果萼。采收后剔除病果、烂果。采收期间如施用化学农药,注意施用化学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8 废弃物处理
生产物资废弃物分类回收、集中处理。田间清除的病株、病叶、病果、杂草等统一运到固定地点集中处理。
9 生产档案
每个生产基地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管理档案。记录种子种苗、农药、肥料等来源信息,保留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使用记录,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生产管理档案保存期不低于2年。
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德宏州种子管理站。
起草人:张芮豪、桂敏、杜磊、胡华冉、钟秋月、刘发万、李卫芬、龚亚菊、鲍锐、黎志彬、吴丽艳、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