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VIA 05-2024 越冬型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

免费下载
本平台标准仅供学习参考,使用请以正式出版的标准版本为准。

标准号:T/HVIA 05-2024

标准名称:越冬型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

团体名称:河北省蔬菜行业协会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0日

实施日期:2024年12月20日

越冬型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越冬型柔性墙体日光温室的术语和定义、一般性要求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除承德和张家口坝上地区以外的河北省平原地区单栋越冬型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建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183农业温室结构荷载规范

GB/T51424农业温室结构设计标准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柔性材料

由防水面料与保温芯料组合加工制作而成的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可卷放覆盖材料。

3.2太阳能主动蓄放热系统

借助动力循环和保温贮存装备,将温室内部分太阳辐射热等热能蓄积至水等蓄热介质,根据需要在低温时段释放到室内提升温度的热量蓄放装置。

3.3气土换热式土壤升温系统

的一种热量传输装置,借助动力循环装备将高温时段温室内顶部的部分空气热能导入地下,提高土壤温度。

4一般性要求

4.1 选址

温室建设选址应符合设施农业用地的管理要求,应选择光照充足、无污染、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水位5m以下)、排灌方便的区域,避开洪、涝、泥石流和多冰雹、雷击、风口等地段。修建温室群应科学规划给排水、道路、电力等配套设施。

4.2 温室方位

温室宜东西走向,朝向正南或南偏西不宜超过5°。

4.3 温室间距

以冬至日前后南北栋相邻温室基本不遮光为原则,间距为南栋温室脊高的2.2倍-2.6倍。

4.4 温室性能

正常日照条件下,冬季早晨7:00棚内外最大温差≥35℃(即温室外-25℃条件下,棚内温度≥10℃)。

5技术要求

5.1温室规格及性能

5.1.1日光温室规格

南北跨度12m(骨架外侧),其中前拱架投影跨度9.68m,后屋面投影跨度2.32m。温室顶高5.525m,北墙高4.0m,后坡仰角45°,地下保温层深0.6m,温室长度60-80m,也可随地形及用户要求确定。温室剖面图见附图A。

5.1.2载荷性能

雪载荷≥0.40kN/m;抗风能力:温室密闭条件下,抗风能力≥10级。作物荷载不应低于0.15kN/m2,同时应考虑卷帘电机在跨中和屋脊两种工况下的集中荷载。温室荷载设计应符合GB/T51183的规定,温室主体结构应按照GB/T51424计算构件的强度并符合相关要求。

5.1.3保温性能

后屋面及北墙体、山墙采用橡塑复抗老化膜整体高性能保温材料覆盖,厚度60mm,抗老化寿命≥20年。棚被采用厚度30mm全防水橡塑复抗老化膜四季保温被,使用寿命≥10年。墙体及棚被保温材料导热系数≤0.032W/(m.K)。保温性能结合太阳能集散热系统使用,正常日照条件下,冬季早晨7:00棚内外最大温差≥35℃(温室外-25℃条件下,棚内温度≥10℃)。

5.2建设标准

5.2.1主体钢架

前拱架、后屋面、北墙均采用30mm*80mm*2.0mm高镀锌层折弯椭圆管支撑结构,椭圆管镀锌层厚度≥210g,拱架间距1m。

5.2.2南北侧基柱柱桩及拱架底座

南北基础柱桩为C30现浇混凝土,规格为:p200mm*700mm(地下沟槽深-600mm,槽底下挖700mm为柱基深度),柱桩间距1.5m,北墙柱桩内置p12螺纹钢2根,南墙柱桩埋置预埋铁,规格100*100*150mm,预埋铁上部焊接30*50*3.0mm矩形方管立柱。北墙基础柱桩上部,南墙方管立柱上部,东西向整体铺设50*3.5mm镀锌角铁,作为拱架底座。角铁与预埋铁或螺纹钢之间焊接连接。棚内走道及棚外散水:采用1m幅宽复毡园艺地布,棚内走道长100m,棚外四周散水总长230m。

5.2.3山墙钢桁架

山墙顶高5.25m,采用双棚头钢桁架立柱支撑结构,整体覆盖橡塑覆PE抗老化膜全防水保温材料,厚度60mm。建造内容:东、西山墙钢桁架立柱基础柱桩为C30现浇混凝土,规格为:p200mm*高700mm,柱桩预埋铁规格为100mm*100mm*150mm,混凝土柱桩轴线间距2.5m。钢桁架立柱为40mm*40mm*2.0mm镀锌方管,立柱间花梁为20mm*40mm*2.0镀锌矩管,桁间距为1000mm,柱体高随连接点棚架高度,顶端与棚架采用焊接或钉燕尾螺丝方式连接。钢桁架立柱与桩基预埋铁间采用满焊连接。注意:焊接点刷环氧富锌漆进行防锈处理。每根钢桁架柱之间焊接镀锌方管横担4道,方管规格为40mm*40mm*2.0mm,用于固定软包墙体保温材料。4道横担高度(轴线)分别为:100mm、1250mm、2500mm、3750mm。

5.2.4后屋面与北墙

后屋面总斜长2.4m,北墙总高4.6m(地上4.0m+地下0.6m),后屋面及北墙自上而下安装7道40mm*3.0mm热镀锌扁铁,每道扁铁间安装10#镀锌钢丝或p4mm托幕塑钢线1道,用以固定及承托后屋面及北墙软包保温材料,软包保温材料为橡塑覆PE抗老化膜全防水保温材料,厚度60mm。扁铁间距从顶高点延后屋面、北墙自上而下安装间距为0mmm\200mm\1200mm\1200mm\2115mm\2000\500mm;另设置顶高点保温被压接扁铁、保温水槽框架承托扁铁各1道,共计9道扁铁。扁铁与后拱架斜直杆采用焊接或燕尾螺丝固定安装。

5.2.5拱架

拱架椭圆管型棚架,规格为30*80*2.0mm,棚架间距1m,镀锌层≥210g/㎡,满足高防腐要求。前拱架弧长12.225m,后屋面拱架长度为2.404m,北墙立柱拱架为4.715m(含地下部分0.6m)。棚架东西向纵杆为p25*2.0mm热镀锌钢管,前拱架东西向共计6根,每根间距2m;后屋面及北墙立柱拱架东西向纵杆4根,自顶高点向下间距为1300mm。前拱架与后屋面拱架斜撑杆为p32*2.0mm热镀锌钢管,长度4m。纵杆、斜撑杆与拱架之间采用专用镀锌连接件装配固定。整体抗压能力≥40kg/㎡。前后拱架与北墙、南墙钢梁基座之间,采用专用连接件固定。安装要求按GB50661规定执行。

5.2.6焊接点防腐

全部焊点须清除焊渣后刷两遍环氧富锌漆做防腐处理。

5.3安装部分

5.3.1北墙软包保温材料

橡塑覆抗老化膜全防水软包保温材料(软包墙体),厚度60mm。地下埋0.6m,作为土壤防寒沟保温层,兼作为太阳能集散热系统的储热水装置的保温层。保温材料与北墙立柱及横担扁铁间采用纳米高防腐压膜槽压固,东西压膜槽压固钻尾螺丝密度≤0.5m。北墙保温材料内、外侧采用白色抗老化膜。

5.3.2后屋面软包保温材料

橡塑覆抗老化膜全防水保温材料,厚度60mm。软包保温材料与棚架钢支撑结构及横担扁铁间采用纳米压膜槽压固,东西压膜槽压固钻尾螺丝密度≤0.5m.

5.3.3山墙软包保温材料

材质及安装方法与北墙相同。

5.3.4南墙基础保温材料

采用厚度80mm挤塑板(XPS)作为地埋基础保温材料,保温板材需外覆抗老化PE膜(厚度≥15s)。地埋保温板以防腐纳米压膜槽夹固在基础立柱上,土回填压实。

5.3.5防兜水钢网

在上段膜及上风口下安装防兜水热镀锌钢网,钢网宽1.0m*2道,总长随棚体东西长度,网孔规格100mmx100mmx1.8mm,以压膜槽及钻尾螺丝紧密的固定在棚架上。

5.3.6保温被

保温被采用“橡塑复抗老化膜全防水长寿命四季保温被”。保温被表层PE抗老化膜及芯材橡塑卷材全部为不吸水材料,芯材防火等级B2级,导热系数≤0.032W/(m.k),设计使用寿命≥10年。保温被厚度为30mm,每块保温被之间采用热合工艺整体粘结。保温被安装需覆盖温室整体前屋面及后屋面上檐下返300mm处,棚被总弧长13.5m。保温被以专用压接扁铁固定在卷帘杆上。 

5.3.7卷被系统

采用中置棚面自走式卷帘机;电机为380V,1.5KW,纯铜芯;减速机为五轴,额定卷重≥8吨;卷杆为q60*3.5mm国标热镀锌钢管。温室顶部安装30*80*2.0mm椭圆管防过卷挡杆,档杆间距≤10m.棚体外侧中间位置安装人工爬梯及防过卷电动行程开关。风大的地区可选装‘一抓紧’防风系统,固定在卷被系统上。

5.3.8棚膜

棚膜可选用高透光率PO膜等,厚度≥0.12mm,覆盖温室整体前屋面,覆盖弧长12.325m。上段膜幅宽2.5m,须选用厚度≥18s抗老化长寿膜;中段膜幅宽12m,裙膜幅宽0.75m.

5.3.9卷膜器及放风系统

下风口采用速比7:1手摇卷膜器;上风口采用DC24V100W电动卷膜器及小雨农智智能放风系统(TC003B升级4G版+24V适配器)。上下风口卷杆均采用中25*2.0mm热镀锌钢管,长度为温室总长+摇臂2m,共计2根。

5.3.10防虫网

温室上风口宽1.0m(网幅宽1.2m),下风口宽1.2m(网幅宽1.5m),均需覆盖防虫网,防虫网选用60目长寿命尼龙型防虫网槽卡入东西向通长压膜槽内固定。

5.3.11温室内配电系统

配电箱选用400*500*160明装壁挂式配电箱,箱内配备:100A3P塑壳总开关1个,3P63A微型断路器2只,2P32A微型断路器2只,2P32A漏电保护断路器2只。

5.4储放热装置

5.4.1太阳能集散热系统

在北墙棚架内侧挂装专用黑色太阳能集散热水袋,其高、宽度规格为4.1m*0.95m,平均每延米安装1个。太阳能集散热系统循环水泵为220V550W专用大流量不锈钢循环泵(QCK75M),上水管为中50PPR管(8m),横向供水管为Φ32PPR管(100m)。控制器为华美沃龙XN-JSR01A太阳能集散热智能控制器,同时控制气土换热系统。在北墙人行道下方地埋PE螺纹管储水蓄热,螺纹管规格为φ600mm×3.5mm,外包被橡塑复膜保温被隔热,厚度60mm,复膜为18丝PE抗老化黑白膜。水循环装置由水泵、水管和阀门等构成,连接水袋、蓄水管和温控装置,根据棚内温度管理要求设定阈值进行自动调控系统运行。

5.4.2气土换热系统

温室内土壤种植区,安装地埋式气土换热装置,用以提升土壤温度。进风管选用中200PVC排水管、进风口4个,风机选用220V137W,通风量1150㎡/台·h专用高压管道风机(DPT20-66B);地埋换热风管为中160PVC排水管共8道,地埋深度600mm(底沿),每道管轴距1300mm,出风口8个。

5.5 智能化装备

5.5.1 环境监测设备

温室外宜设置气象站,采集室外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RH)、太阳辐射、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参数。温室内宜设置环境信息感知设备,采集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RH)、光照强度,并支持空气CO2浓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图像信息等参数扩展。

5.5.2环境控制

温室宜配置环境控制柜,将环境监测设备与太阳能蓄放热系统、气土热交换系统、卷膜通风系统等连接,应采用物联网技术,具备存储、断网续传、自动网络校时、远程调控功能,可对卷帘电机、卷膜电机、风机、水泵等设备进行自动控制。

5.5.3智能设备管理

部署智能化生产管控系统(软件)。系统宜以每栋温室为管理单元,可在系统后台建立温室

环境控制模型,为不同用户角色设置不同权限,用户能分别通过手机端、电脑端对卷被电机、卷膜电机、风机、水泵等进行远程自动控制。

5.6出入口和工作间

在后墙一头留出入口1个,高2m,宽80cm,出入口外部建工作间,工作间面积不超过22.5m2,高2.5m~2.7m。在山墙中部设农机出入口1个,高2m,宽2m。

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青县农业农村局、青县司马庄绿豪农业专业合作社、北京华美沃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李青云、宋立彦、李志彬、赵汝迪、薛占军、蔡冰冰、张柏、韩俊霞、曲怡宁、于捷、陈俊杰、李安民、李智远、王金玉、崔俊英、徐晓丽

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分享,所提供的电子版文档仅供学习参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不能下载?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