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号:T/CQCXY 001-2025
标准名称:城口县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团体名称: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4日
实施日期:2025年03月04日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重庆市城口县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防治原则、病虫害种类、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城口县及生态近似的丘陵山区茶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GB/T8321中的术语和定义。
3.2绿色防控
以保护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采取农业措施、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的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
4防治原则
遵守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控为基础,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必要时使用化学防治,保护天敌,提高生物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保持茶园生态平衡。
5病虫草害种类
5.1茶园主要病虫害种类有茶饼病、茶白星病、茶小绿叶蝉、茶网蝽、绿盲蝽、茶棍蓟马、黑刺粉虱等,形态及危害特征见附录A。
5.2常见草害种类有小飞蓬、马唐、牛筋草等。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见附录B。
6技术措施
6.1预测预报
6.1.1在茶叶生产季节(4月~9月),针对茶园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每7天调查1次。
6.1.2调查设5个样方,每个样方5个调查点,每点随机调查30张叶片,调查并记录叶片上的病虫害数量。
6.2农业防治
6.2.1人工摘除。茶园生长季节及采收季节,及时摘除零星发生的病害叶片和聚集性害虫。
6.2.2修剪。结合茶园的休园或采茶间隙,在病虫害发生时进行修剪,根据茶园病虫害发生程度由重到轻,分别进行台刈、重修剪、深修剪、局部修剪的措施,及时清除带病带虫枝,提高茶蓬面和茶行间的透风透光性。
6.2.3铺地膜和地布。主要用于幼龄茶园控草,选用地膜和地布以黑色或黑灰色材料为宜,要求材料不含有害物质,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覆盖地面要求平整,覆盖后压实固定,防止被风吹起。
6.2.4茶园间套作。在茶园或周边间套作豆科、薯类等作物,以及黄金菊、金丝皇菊、决明子等显花植物,可吸引天敌,进而减轻叶蝉、茶网蝽等害虫的发生。同时,也可起到控草的作用。
6.3生物防治
6.3.1常用的植物生物源农药主要有除虫菊素、苦参碱、印楝素等。
6.3.2微生物源生物农药主要有白僵菌、绿僵菌、韦伯虫座孢菌等微生物农药。天敌主要有捕食螨、寄生蜂等。
6.4物理防治
6.4.1灯光诱杀。选用针对茶园害虫的窄波LED杀虫灯,每1ha~1.5ha茶园安装1盏,灯管底部距离茶蓬面60cm,3月上旬开启,10月下旬关闭,可设置傍晚开灯,黎明关灯,达到诱杀害虫的目的。
6.4.2粘虫板诱杀。选用天敌友好型色板诱集,在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羽化始盛期和茶小绿叶蝉第一个成虫发生高峰期,悬挂20~25张/667m2,如粘虫板诱集虫量较大,需及时更换,粘虫板悬挂位置高于茶树蓬面15~20cm,悬挂时注意与茶行垂直。
6.5化学防治
按照GB/T8321、NY/T393的要求中规定的防治对象、稀释倍数、施药方法、安全间
隔期及最大使用次数来用药,严格控制施药量、施药次数与安全间隔期,按照NY/T1276中农药选择的规定及农药信息网上可查询到的在茶叶上已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及对天敌安全、对生态安全的药剂,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见附录C和附录D。不建议使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呋虫胺等水溶性农药。
6.6封园
在秋冬季,气温为4℃~15℃时,采用石硫合剂进行封园。施药后24h内降雨,则需要重施。封园时,茶树叶片、枝条以及地面上的枯枝落叶均应喷匀、喷透。
起草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城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起草人:王晓庆、李中林、陈世春、江宏燕、廖姝然、邓敏、吴全、陈雪、陈亭旭、张莹、胡曦月、袁永建、许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