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号:T/YYTC 010-2024
标准名称:地理标志农产品吉林长白山灵芝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团体名称:吉林省园艺特产协会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1日
实施日期:2025年01月01日
地理标志农产品吉林长白山灵芝林下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吉林长白山灵芝林下生产的程序,规定了菌种、生产环境条件、投入品管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干制、包装、贮运等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生产记录与档案等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农产品吉林长白山灵芝段木基质的林下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80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2798.5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5部分:食用菌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长白山灵芝GanodermalucidumfromChangbaiMountains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吉林长白山灵芝(2018年第62号)公告区域范围内,生长于长白山区域内人工种植的段木基质培育灵芝属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的大型真菌。
4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范围
4.1吉林省辖区内15个县(市、区)2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5°17′至131°18′,北纬41°21′至44°30′,包括:
a)吉林市的桦甸市;
b)通化市的通化县、辉南县;
c)白山市的江源区、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抚松县、靖宇县;
d)延边州的图们市、敦化市、龙井市、珲春市、和龙市、安图县、汪清县、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4.2辖行政区域范围,见附录A。
5菌种
经过省级及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审(认)定或登记(备案)的优良赤芝品种或菌株。
6生产环境条件
6.1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2798.5和NY/T5010的规定。
6.2菌段生产及出芝场所
6.2.1菌段制备场所
环境洁净,应根据生产流程合理规划菌段制备场所。
6.2.2发菌场所
应具备整洁、保温、通风条件,发菌室内菌段可直接放置或于培养架上放置:
a)菌段直接放置需距地面40cm~50cm;
b)培养架宽1m~1.2m,培养架底层距地面40cm~50cm,培养架高度根据发菌室高度确定,与发菌室顶部保留0.5m~1m的距离,层间距80cm为宜,作业道宽0.5m~0.8m。
6.2.3出芝场地
选择海拔高度在350m~500m之间,郁闭度0.5~0.6,坡度5O°~15O°,腐殖土厚度20cm以上,排水通风良好。
7投入品管理
7.1木段
木段材料以柞树为宜,木段直径在15cm以下,以每年“冬至”至“立春”之间获取的鲜材为宜,如使用含水量较低的木段,使用前应用清水适当浸泡。
7.2塑料袋
塑料袋应符合GB4806.1和GB4806.7的规定。
7.3扎绳
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低压乙烯撕裂膜。
7.4机械设备
截段机、劈柈机、捆段机、卡扣机、常压灭菌锅、高压灭菌锅等机械设备符合下列要求:
a)具有农机鉴定部门出具的农机推广许可证;
b)具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
8生产流程
9栽培技术要求
9.1截段、劈柈
9.1.1树木先剔去枝桠,将树干突出处削平,树干与枝桠均截成14cm~16cm长的短木段,截口和木段成直角。
9.1.2用劈柈机劈成均匀柈,直径7cm以内的木段及树枝桠材无需劈柈,直径7cm~10cm劈两柈,10cm以上劈4柈~6柈。
9.2捆段、装袋
9.2.1捆段采用捆段机或人工扎捆,将处理好的木段扎捆成直径15cm、20cm等的圆形木段,用扎绳捆扎在木段中部,树皮朝外,扎捆好木段要两端整齐,整体紧实。
9.2.2捆好的圆形木段装入规格适宜的低压乙烯折角袋(常压蒸汽灭菌适用)内或高压聚丙烯折角袋(高压蒸汽灭菌适用)内,使用卡扣机或扎绳封紧袋口。
9.3灭菌
9.3.1常压蒸汽灭菌时,将装袋的木段放入灭菌筐或灭菌车内,放入常压蒸汽灭菌锅内灭菌,加热并排净冷气,在6h内木段温度达到100℃,恒温保持22h~24h停止加温,待温度降至50℃~60℃时出锅。
9.3.2高压蒸汽灭菌时,待木段温度达到110℃~115℃,恒温保持12h~15h停止加温,待温度降至50℃~60℃时出锅。
9.4冷却、接种
9.4.1运入接种帐的木段自然冷却至28℃±2℃以下。
9.4.2接种帐使用食用菌上登记的杀菌剂进行消毒。
9.4.3接种菌种符合NY/T528要求,菌龄45d为宜。
9.4.4接种应在接种室或者接种箱内进行,并按照以下操作要求:
a)接种室或接种箱在使用前应使用符合食用菌登记使用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b)接种时,接种人员双手先用75%酒精进行消毒,菌种再用75%酒精或符合食用菌登记使用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接种工具采用灼烧灭菌;
c)接种前先除去接种点老化菌皮;
d)接种人用接种工具取母种或原种块迅速放入料袋内,接种量以菌种能够将扎捆木段表面覆盖为宜;
e)接种后用无棉盖体或无菌海绵塞封口,标记好菌种名称和接种日期信息;
f)接种室和接种箱在每次使用后,及时做好清理和消毒工作。
9.5发菌管理
9.5.1进袋前使用食用菌登记的杀菌剂对发菌室进行消毒。
9.5.2将菌段移入发菌室内,立放在培养架上,菌段间距以不少于2cm为宜,呈“品”字形摆放,4个排留一宽50cm过道。
9.5.3接种后温度控制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5%~55%之间,暗光培养。发菌期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通风1h。
9.5.4菌段发菌50d表面长满菌丝后继续培养20d~30d,温度控制在21℃±2℃,空气湿度在40%~50%。
9.5.5菌段成熟标准。菌段表面菌丝扭结形成淡黄色菌皮、轻压有弹性、松软,劈开菌木其内部有白色菌丝。
9.6埋段
9.6.1菌段下地前5d~7d清除林下杂物,根据林地实际情况,挖深度适宜的相应规格的穴位。
9.6.2外界温度升至15℃以上,将菌段运至出芝场地,用消过毒的刀将菌段外表面塑料袋划破并去掉,将菌段接种端向上放到穴内。
9.6.3菌段覆2cm左右林间土,覆土要求用手能捏扁,且有少许泥胶粘手为宜。
9.7出芝
覆土定植后20d~30d开始出现灵芝原基,形成菌蕾,此阶段天气干旱可适当喷水增湿。灵芝长至开伞初期每个菌段保留1个~2个粗壮芝蕾,其余可直接用刀去除,采用人工打草。
10病虫害防治
10.1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灵芝林下栽培一般不使用农药,如确需使用农药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和NY/T1276的规定,严禁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农药,并且出芝期禁止向子实体直接喷洒药剂。
10.2防治方法
10.2.1发生害虫可用使用食用菌登记的杀虫剂对芝场周围进行多次喷施。
10.2.2发生蚁害采用诱杀法,在芝场四围每隔数米挖坑,坑深0.8m、坑宽0.5m,将枯草枝叶埋于坑中,外加灭蚁药粉后覆薄土。
10.2.3菌段上发现裂褶菌、桦褶菌等杂菌,可用利器将污染处刮去,涂波尔多液,并将杂菌污染菌段深埋。
11采收、干制
11.1采收
11.1.1灵芝种植当年采收子实体,灵芝菌盖边缘黄色消失,菌盖木质化且不再生长,菌盖开始增厚,停止开伞后15d~20d内,孢子大量弹射之前采收为最佳。
11.1.2采收时,将灵芝菌柄与木段连接的部分剪下或用手掰下,然后将沙根除去,除去沙根时需保留菌柄。
11.2干制
采收的灵芝子实体菌柄朝下单个排列,或将新鲜灵芝进行切片,进行烘干或通风阴干,以烘干为宜。干制过程中切勿触动菌管面,含水量小于11%后分级包装。
12包装
用双层聚丙烯塑料袋密封包装,产品外包装符合GB/T6543的规定,认证产品应按要求加贴地理标志农产品标识。
13贮运
应按照GB/T191规定执行。
14生产记录与档案
14.1整个生产过程应有及时、详尽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菌种、生产环境条件、投入品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干制、包装、贮运和记录等内容,生产记录参照附录B。
14.2生产记录应及时归档,档案至少保存3年,做到可追溯。
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省园艺特产管理站、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阳 参业有限公司、福芝道(吉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北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白山市灵芝源特产有 限公司、吉林一亩田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蛟河市黄松甸镇康芝园灵芝专业合作社、敖东世航药业有 限公司、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珲春市兴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芝福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金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吉芝养生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蛟河市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闫梅霞、张雪超、孙长伟、钟锋、刘晓龙、李金涛、李长田、汪庭瑞、孙成忠、 段秀莲、闫凤飞、曹中立、刘云峰、刘琳玲、高岩梁、柴秋泉、张鹏、张庆康、郑目军、佟胜军、张晓 旭、周思意、陈鹏、管海洋、刘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