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号:T/CQCXY 002-2025
标准名称:城口县鸡鸣茶生产技术规程
团体名称: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4日
实施日期:2025年03月04日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重庆市城口县鸡鸣茶生产的原料、加工工艺、产品包装、标签、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城口县绿茶生产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80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T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
GH/T1071茶叶贮存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城口县鸡鸣茶ChengkouJimingTea
采自重庆市城口县现辖行政区域内的茶树鲜叶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绿茶。
4原料
4.1基本要求
芽叶新鲜、完整、匀齐,无鱼叶、病虫叶、红叶、腐败变质叶及杂物等。
4.2采摘
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鲜叶的采摘要求为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清洁
卫生。不采露水叶或雨水叶。
4.3盛装、运输
4.3.1鲜叶运输中,采用清洁无异味、透气良好、不易变形的容器进行盛装,不得紧压,不得用布袋、塑料袋等易造成鲜叶损伤或不通气的容器盛装,防止损伤、发热、红变、劣变。
4.3.2运输工具清洁卫生,运输时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混装。
4.3.3鲜叶采摘后保持新鲜并及时送到加工厂。
4.3.4鲜叶盛装、运输中,轻放、轻翻、禁压,以减少机械损伤。
5加工工艺
5.1工艺流程
5.1.1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做形→脱毫→干燥。
5.1.2条形绿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5.2摊放
5.2.1鲜叶进厂后薄摊于摊青机上,摊叶厚度不超过10cm。晴天叶、下午叶摊放可稍厚。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通风。
5.2.2摊放时间4h~8h,摊放时每隔2h~3h翻叶1次,动作要轻,以防芽叶损伤。
5.2.3摊放程度以芽叶含水量69%~71%为宜,此时手捏芽叶感觉较柔软,青草气基本消失。
5.3杀青
5.3.1杀青可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机或热风杀青机或汽热杀青机或微波杀青机,杀青工艺参数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滚筒杀青机工艺参考表
机型 投叶量(kg/h) 杀青时间(S) 温度(℃)
40型 30~35 80~90 250~300
60型 50~60 120~150 310~380
80型 80~120 150~200 320~400
表2热风杀青机工艺参考表
机型 投叶量(kg/h) 杀青时间(S) 进口温度(℃) 出口温度(℃)
6CSF-80型 100~150 80~150 250~350 80~90
6CSF-100型 350~500 80~120
表3汽热杀青机工艺参考表
机型 蒸汽 第一层热风 第二层热风
时间(S) 温度(℃) 时间(S) 温度(℃) 时间(S) 温度(℃)
6CZQRC-300 50~60 450~500 25~30 100~130 35~40 100~120
6CZQRC-500 45~55 20~25 25~30
表4微波杀青机工艺参考表
机型 杀青时间(min) 温度(℃)
6CW-6E型 1.5~3 70~90
5.3.2杀青原则: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多抖少闷;老叶嫩杀,嫩叶老杀。
5.3.3杀青程度:杀青叶含水量55%~60%,手握叶质柔软,略带粘性,茶梗折而不断,杀青叶失去光泽,叶色暗绿色,青草香消失,茶香显露。
5.4揉捻
5.4.1扁形茶没有揉捻工序,条形茶需要揉捻。
5.4.2选用不同型号揉捻机进行揉捻,根据鲜叶量选择适宜的型号,揉捻工艺参数应符合表5的规定。
5.4.3按轻-重-轻的方式加压,中途轻重压交替进行,揉捻后及时解块,揉捻次数1次~2次。
5.4.4揉捻程度:成条率80%以上。
表5揉捻工艺参考表
揉捻机型号
6CR-45 6CR-55 6CR-65
投叶量(kg) 12~15 30~60 50~90
揉捻时间(min) 10~20 15~25 20~30
5.5做形
5.5.1扁形茶、条形茶均采用振动理条机做形,做形工艺参数应符合表6的规定。
5.5.2扁形茶做形过程中,根据需求加不同重量的压力棒。
表6做形工艺参考表
机型 槽温(℃) 投叶量/锅(kg/锅) 时间(min)
扁形茶 条形茶 扁形茶 条形茶
6CL-60型 150~200 1~1.5 1.5~2.0 15~25 10~15
6CL-80型 2~2.5 3.0~4.0 15~25 10~15
5.6脱毫
5.6.1扁形茶采用振动理条机脱毫,脱毫工艺参数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脱毫工艺参考表
机型 槽温(℃) 投叶量/锅(kg/锅) 时间(h)
6CL-60型 40~50 1.5~2.5 3~5
6CL-80型 3~4.5
5.7干燥
5.7.1采用链板式烘干机干燥,分2~3次烘干,后一次干燥比前一次低5℃~10℃。初始烘干工艺参数应符合表8的规定。
5.7.2以烘坯含水量5%~6%,手捻成末为适度。及时摊凉。
表8烘干机烘干工艺参考表
机型 台时产量(kg/h) 上烘厚度(cm) 上烘温度(℃) 上烘时间(min)
6CH-4平板烘干机 60~80 1.5~2.5 115~125 5~7
6CH-6平板烘干机 80~100 2.0~3.5 115~125 6~8
6CH-10平板烘干机 150~180 2.5~4.0 110~120 7~9
6CH-20平板烘干机 240~280 3.5~5.0 110~120 8~10
5.8精制
5.8.1采用圆筛机、抖筛机去除较长、较粗的茶条以及碎茶、茶末。
5.8.2采用风选机去除黄片、碎片和其它夹杂物。
5.8.3采用色选机按色泽不同进行分类。
6产品包装、标签、贮藏
6.1包装
包装材料应符合GB4806.8,GH/T1070要求。
6.2标签
产品有标签,标签包含产地、加工日期、等级、数量等内容。成品茶标签应符合GB/T7718的规定。
6.3贮藏
经包装的绿茶按品类、等级、生产日期分别存放在冷藏库,贮藏应符合GH/T1071的规定,并建立包装档案记录。
起草单位:重庆市城口县鸡鸣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起草人:李中林、张莹、邓敏、王晓庆、唐频、冉维潇、杨娟、罗红玉、商靖、陈雪、陈世春、江宏燕、胡曦月、袁永建、许良兵